《新联储新闻社》:政府关门导致数据流中断,美联储分歧可能更难弥合。

华尔街观点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尼克·蒂米罗斯撰文称,美联储官员在经济前景上已经存在分歧,而美国政府关门导致的财政关闭中断了主要经济数据的发布,这使得讨论难以达成一致的利率变得更加复杂。就业和通胀数据的缺乏让政策制定者处于“盲目飞行”的状态,只能依靠私人数据和企业反馈来拼凑出经济的全貌。 周四,被称为“新美联储通讯社”的著名财经记者尼克·蒂米罗斯撰文称,美国联邦政府的持续关门可能导致美联储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做出下一次利率决定,使得官员们很难就“范围和节奏”达成一致。降息。” 蒂米罗斯表示,讽刺的是,特朗普及其盟友呼吁“大幅降息”的依据是劳动力市场迅速恶化的明确信号,而这些信号隐藏在因政府关门而暂时缺失的经济报告中。 他表示,如果没有新的政府经济数据,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在两周后的下次会议上再次“降息25个基点”,延续上个月的类似举措。当时,美联储内部对劳动力市场可能迅速疲软的担忧阻止了“高且长期的通胀”威胁。本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近期数据的缺乏并没有改变这种“权衡”。 美联储只能依赖“二级信息” 10 月 1 日开始的联邦政府关门导致 9 月份就业报告暂停,并推迟了原定于本周发布的通胀数据。 劳工部召回部分产品解雇员工为 CPI 的发布做准备。原计划于10月中旬发布的CPI被推迟至10月24日,即美联储会议前几天发布。 CPI是央行利率决策的重要统计依据之一。 鲍威尔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数据将变得更加必要,” “如果关停,不仅数据不再发布,也不再被收集,这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虽然通胀数据可以为美联储提供一些指导,但这只是部分信息。对于消费者支出和就业市场的其他关键指标,美联储目前依赖于一些“第二级”私人数据来源和公司提供的“轶事信息”。 恰好,这个数据缺口出现在一个特别尴尬的时刻。蒂米罗斯表示,美联储目前正在试图澄清结构性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实验”将给经济带来什么。例如,关税政策增加了制造业和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导致消费价格上涨;尽管贸易不确定性促使企业减少招聘以维持利润率;与此同时,紧缩的移民政策限制了劳动力增长,也可能减缓就业增长。 政府关门前,美联储内部存在分歧 甚至在该机构的政府数据丢失之前,美联储内部就已经就就业和通胀前景存在分歧。一些官员担心劳动力需求突然萎缩,对通胀更加乐观;另一些人则认为,就业增长放缓主要与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就业稳定,通胀可能会变得更加顽固。 Timiraos 认为,如果没有“员工”的支持,“通胀”或“通胀”数据,非专业人士认为这很难澄清,更难以为特朗普阵营推动的大幅降息赢得更多委员的支持。 德意志银行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马修·卢泽蒂表示: “如果没有数据,委员会将很难获得多数支持来支持更激进的措施,” “所以目前最可行的路径仍然是10月份再次降息25个基点。” 相反,如果决定维持利率不变,至少需要看到9月强劲的就业数据,甚至需要配合前几个月数据的上修才会发生。 近年来对私人数据的依赖日益增加 近30年来,美国政府曾3次关门并推迟发布重要经济数据。 1996年初,由于政府关门21天,1995年12月的就业报告被推迟推迟了两周,CPI数据也推迟了近三周。当时,美联储在1996年1月会议后的第二天就得到了CPI数据,在那次会议上,美联储宣布降息。 2013年10月,政府关门16天,这也导致就业和通胀数据延迟近两周。时任旧金山联储主席、现任纽约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在会议第一天表示: “虽然部分经济数据发布有所延迟,但我们尚未陷入‘数据盲目飞行’。” 威廉姆斯当时还指出,美联储可能会换取其他来源迟到的通胀数据。 2018年底政府部分关门也导致商务部部分数据延迟,但劳工部并未受到影响,因为其拨款已提前获得国会和白宫批准,且CPI报告显示,d 就业报告仍可正常发布。 近年来,美联储和华尔街分析师越来越依赖私营部门数据。例如,美联储内部经济学家使用 ADP 提供的数据来估计私人就业。 此外,像 Real 这样的招聘网站会发布自己的职位空缺指标,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也会发布每周的消费者支出跟踪数据。 然而,私人数据通常与官方数据结合使用,尤其是在工作场所。官方数据历史悠久、标准严格,被认为是衡量美国经济活动的“黄金标准”。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上周表示:“私人数据并不广泛和具有代表性,但如果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它仍然可以粗略地描绘出实际情况。”他认为,当前数据总体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 蒂米拉奥斯·贝利前夕,如果政府关门持续到下一次美联储会议之后,后续数据的持续发布预计将有助于达成内部共识,或在12月会议上就降息展开更全面的辩论。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Foodib市场及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不考虑个人用户的特殊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包含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适合其特定情况。进行相应的投资并自行承担风险。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今日看料:每日大赛精彩对决等你来围观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