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资金从“留在账户”转向“市场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 孙露露 作为衡量全社会资金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升,9月末达7.2%。这不仅较今年2月下旬的年内低点大幅上升7.1个百分点,也导致当月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差”继续大幅收窄。 M1主要包括现金、居民企业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其增长和“剪刀差”的缩小被市场普遍认为是社会投资和消费活跃、经济活力增强的前瞻性指标。但居民企业“持币投资”、“持币购买”并不足以引发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信贷等数据来看,当前内需疲软的局面尚未扭转。尽管随后的增长率M1可能仍将维持在高位,仍需政策支持来促进内需稳定恢复和效益提升。 M1增速大幅提升不仅得益于低基数效应,还受到短期融资因素的提振。一方面,去年受银行纠偏和“人工补息”的影响,存款“转移”到理财、财政资金等非银行渠道,导致当时M1出现负增长。去年9月末M1增速为2024年以来最低。相反另一方面,季末因理财导致表内存款回流、近期地方政府加快偿还企业债务的金融财政措施以及财政新政策的实施等因素也将在短期内推动活期存款规模。在添加今年以来,大量近年来高利率的定期存款逐渐到期,部分定期存款暂时转为活期存款。这也是推动M1持续复苏不可忽视的因素。 尽管市场经常以M1增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变化作为股市资金活动的指标,但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种相关性的准确性会逐渐减弱。近年来,定期存款利率经历了多轮下调,企业居民持有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随之下降。一些定期存款由固定收益产品甚至活期存款承担。这将反映为非银行存款和M1的增加,而不是流入股市。 持续的rebM1增速的回升反映了存款需求,但推动资金从“存入账户”转向“投资市场”,还需依靠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强劲复苏。这与支持内需政策的持续发力密不可分,逆周期调节措施仍需加大力度提高有效性。同时,用改革举措破解瓶颈,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更强劲动力。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播放最新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
请尊重我们的辛苦付出,未经允许,请不要转载今日看料:每日大赛精彩对决等你来围观的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